2008年10月25日星期六

油价风暴 vs 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

几年前,我在狩猎一些外国工商杂志中曾经看过类似的评述报道,一名经济学家评述我国马来西亚是一个“虚拟”经济的世界,人民活在政府多方面津贴所带来虚拟物价里,其中最主要的是来自于燃油津贴。同时,他也表示马来西亚必须废除津贴回到市场经济的轨道上。

这样说来,马来西亚多年的低通膨率是虚拟的,低物价也是虚拟的,低工业成本是虚拟的…………类似我们人民都活在 Cyberworld里。但当时对于这经济评述,我并没有深刻的想法,有些许的认同,少许的反对,也有一些疑惑。

作为一名商人,当然希望拥有前瞻的眼光,不然至少也要有了解当下的经济状况,同时能够运筹对应。当时社会基本上主要分为主要两种声音 - 支持政府继续燃油津贴,主要的是马来西亚作为产油国,应当津贴燃油,并控制通货膨胀。所谓燃油价格是我国通货膨胀的“万恶之首”,无论是营运成本、电费、原材料、工资、销售成本、市场消费力等等等,都跟油价绑在一起。

而支持政府减少燃油津贴,逐步市场化燃油价格,则认为由于我国油田一天将衰歇,津贴燃油是浪费国家资源。同时整个燃油津贴机制是不公正又不环保的,逻辑上拥多车的有钱人反而受惠更多,低薪一族却受惠更少。


“市场化油价”的机遇


经过了好几个月,我想撇开以上的争论点,以一位商人眼光来看看燃油津贴的问题 - 政府的经济治理能力。下来,让大家看看下图的国际原油期货的价格走势,自2006年卡特丽娜台风后,国际原油价保持在US$70 – 80左右浮动,并在2007年1月18日还一度跌至US$50.48的低点而后,就一路狂飚到过US$100元的高油价。


再看看我国汽油和柴油的价格走势,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首相阿都拉曾于2006年2月28日把汽油价定格在零吉1.92。后来因为大选、民生和国际油价平稳等种种因素,而没有做出调整,同时媒体宣传也由国阵政府爱民津贴燃油,转向宣扬燃油津贴是罪恶的。



当然我并没有经济学家的数据和分析,首先这里我想带出的是当时国阵政府在2008年大选因素的束搏之下,燃油津不津贴的议题上拿不定主张,接连错过了“市场化油价”的黄金机遇。


政府毛手毛脚 市场失序


再看看之前只公布数天的边界打油政策等的种种乱局,接着于2008年6月5日首相又公布了燃油津贴重整配套(汽油起78分;柴油起1元;私家车主汽油回扣)。当晚全国上下油站便上演了大排长龙添油的“壮观景象”, 不少车主情愿花两三个小时排队,为的就是省下30元至50元。后来车主又到邮政局排队“大摆长龙阵”以领回这一笔现金汽油回扣。马大商学院钟贵发副教授表示,这都是浪费生产力,同时也是马来西亚人的悲哀!

对于商界,这不止是颗经济“震撼弹”,也使商界对于国阵政府的稳定物价的能力产生信心危机。随即,我国通货膨胀立刻亮起警号,人民的消费能力普遍受到影响之下,商界必须面对不论是营运成本、原材料、电费、工资和销售成本等成本高涨后带来的大考验。

在我看来,这都是国阵政府在实施“虚拟的低油价”,还是“市场化油价”之中迟疑所种下的根。我认为如果政府继续实施“虚拟的低油价”,就有决心的为国民吭下子弹,别打乱市场物价,一起度过难关,津贴燃油津贴到油价危机完结为止。如果转向实施“市场化油价”,政策就得对民众透明、有可预警性(公布油价运算方案)并公正地执行,但似乎国阵政府已经错过了“市场化油价”的黄金机遇。
还是老问题,钱去了那里?

当然,有人会反驳说首相有表示政府将通过这一次的燃油津贴重整配套,省下137亿零吉(包括了从津贴天然气津贴中所省下的80亿零吉、汽油津贴中省下的40亿零吉,以及从独立发电厂和油较厂中所征收的暴利税中获得17亿零吉),用于国家食物保障系统上(食油津贴、津贴进口米、划一东马的米价、面粉津贴、面包津贴,以及75零吉元的汽油、柴油以及天然气津贴)。

在看回国油对于国家财政的贡献,就以2008财政年付给联邦政府的权利金(Royalty)是47亿零吉、公司所缴交给政府的税务,包括石油出口税(Export Duty)为21亿零吉以及企业盈利税(Corporate Income Tax)则是260亿零吉,再加上300亿零吉的股息(Dividend);因此,国油总共付给了联邦政府628亿零吉。2008年联邦政府的总收益是1418千亿零吉,而国油就贡献了约40%左右。

这些年来,我们的联邦政府是何等依赖来自国油的税务收益。但请问诸位可否知道国会是无权审核国油的账目呢?同时又可否知道国阵政府把每一年的国油的财政贡献花在那里呢?相信诸位都有质疑国油钱是否真正花在照顾人民福祉的刀口上呢?因此无论是燃油津贴问题(由燃油定价衍生至国内通货膨胀问题),到国家财政管理(政府财政收入/支出的管理,尤其是国油钱),国阵政府其经济治理能力上都是备受质疑的。


油价继续挑战马来西亚


最近9月24日,在国际油价回调下,国阵政府宣布汽油和柴油价格各降低马币10分,但是这一切都是“黑箱”操作的决策,市场看不到任何的规律或依据任何的运算方案。在这期间,更由于油站業者預料政府會在9月24日至10月8日之間,調低汽油價格,為了避免承擔可能虧損的風險,油站業者沒有太多汽油庫存量,而使到全國各地油站在回历开斋佳节期间面對汽油短缺情況,而巴生谷一帶的油站情況更嚴重。

小弟截稿前,国际油价在US$80左右浮动了一星期,可怜的人民却还是无法预知我们英明的国阵政府如何降低燃油价多少钱呢?于10月14日午,首相署宣布调降汽油价格于10月15日午夜起生效,即Ron 97汽油降15仙,从每公升零吉2.45降至2.30;Ron 92汽油降10仙,从零吉2.30降至2.20;柴油亦降低20仙,从每公升零吉2.40降至2.20。以上新油价将从10月15日从午夜起生效,人民还是看不到政府的油价机制。相信市井小民的我们,都明了咖啡价格涨了不会掉(或许以后大杯一点),罗里运输费涨了也不会掉,企业工资津贴调升容易,回调难也……下来贸消部该如何管理油价回落后的物价和市场次序呢?

方才10月13日国内贸易与消费人事务部长沙里尔(Shahrir Samad)就针对油价调幅过低这个课题表示,油价调幅也关乎油站经营者赚幅的问题。现有的油站经营者的赚幅是每公升12分,而国内零售业者也没有特定的机制,应付油价下降的问题;因此,他也赞同政府应该针对油价大幅度调低,而愈快做出做出即时反应,并采纳新途径,或许对油站业者有更多好处;若是拖延太久,油价下调的幅度可能就会更大,对油站业者的影响将会更大。

明显的是对于国阵政府,这场国际油价风暴的挑战绝对不止是油价上涨期而已,由油价上涨到回调循环周期是一整个考验。下来,我国经济2大支柱(石油和棕油)的收入也随着国际油价滑落,国阵政府又可否了解所带来的经济冲击呢?

相信你不必经商,都知道今年的“Hari Raya Tak Raya”,马来同胞都已经束紧腰带,市场消费低迷。在国际油价风暴里一路走来,国阵政府的表现是不及格的。对于燃油津不津贴的议题上,商界希望看到的是一个政府表现出其治理经济的能力,政府决策的智慧和决心。依我本身看法,在未调整我国这高度依赖石油的经济模式和完善公共交通,加上面对国际金融风暴的时期,我国还是需要实施“虚拟的低油价”以舒缓民生,但长远来说“市场化油价”才是真正的出路。
_________
原文载于公正报第6期,2008年10月24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政治 经济 权力 大家一起晃

正当全国人民、国阵和民联上上下下随着916变天热烘烘地摇头起舞时。政治上,国阵和民联不断地使出虚招实招各出奇招,什么“寄居论”……什么赛哈密说用《内安法令》“保护”陈云清……又什么台湾豪华旅行团,看得我们一介草民眼花缭乱,一起摇摇晃晃。

以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看看最近首相阿都拉通过2009年财政预算案给予东马两州数以十亿零吉的发展拨款,是“绑桩”还是为东马人民的福祉呢?这可是相当直接的政治经济行为。 但下来,我们再由9月份之间以下几个事件来,探讨国阵政府的政治经济行为。

大风吹……吹什么?逼宫大换位!
在强大逼宫压力下,首相阿都拉和副手纳吉终于在9月17日闪电宣布交换财政部长和国防部长职,已被视为是拉拢纳吉化解压力的一项布局。

首先国库控股旗下则掌控超过50家官联公司,其中不乏是国内重要的上市公司,包括国能、马电讯、普腾等等。正如部落格“洛基”(Rockybru),对阿都拉留任国库控股主席的举动,就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阿都拉既然已经交出财长职给副手,但是他却不让纳吉领导政府的投资臂膀国库控股。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首相反而设立了国库控股副主席职给纳吉?” 。根据一般惯例,于1993年成立国库控股是由财长机构所拥有,所以主席一向来都是由财长兼任。

何况,首相署掌管着经济策划组(Economy Planning Unit, EPU),是国内经济和大型发展工程的决策单位,拥有极大的决策权力,包括决定拨款的发放,以及谁能够获得政府合约 。因此就算财长不在阿都拉的手中,首相还是对经济策划组和国库控股这两个主宰经济决策的关键机构,拥有很大的影响,相反纳吉在决定财经政策确会面对很大的限制。

如果我国经济越来越糟糕,在理论上首相和内阁都必须为政策负上集体责任。但是身为财政部长纳吉更难以摆脱政治责任,而成为“代罪羔羊”。看看当年前首相马哈迪就是这么样逃避内阁的集体政治责任,让安华一个人担负所有的罪名。

还有,纳吉小心啊!小心背后……第二财政部长丹斯里诺莫哈末还在你背后,纳吉怎么可能会有一个更大的发挥空间呢?这几年来,首相阿都拉兼任财长期间,还不是都放权给予丹斯里诺莫哈末在财政部内发挥。看来我们“睡意惺惺”首相阿都拉在梦里竟然也能虚晃一招,权力还在我手上,纳吉你只是个徒具虚名的跛脚财长。

效忠或者固定汇率制?
9月20日曾身兼财政部长的前首相马哈迪呼吁政府重新实施令吉定汇措施(Currency Peg),以缓冲环球经济放缓对我国的冲击。随后,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慕尤丁跟着一唱一和,也吁请政府考虑马哈迪的建议,恢复令吉固定汇率机制。他说,虽然政府在10年前采用固定汇率机制时的局势,与当下全球经济状况不明朗有异,惟政府仍可认真考虑,研究可行的令吉定汇机制。

于9月22日副首相兼财长的纳吉却宣布否决了这项建议,政府将不会重新实施美元兑令吉的固定汇率制,并让市场来决定马币的价值。他强调,让市场真正反映马币的价值。

话说回头,在1998年正当爆发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为了避免令吉被投机者炒作,马哈迪实施了非常争论性的令吉固定汇率机制,以禁止令吉的岸外交易,并将令吉兑美元的汇率固定在3.80令吉兑1美元。在这期间,在本地媒体不断地吹棒下,前首相马哈迪的令吉定汇措施棒为 “独排众议,高瞻远志”,带领马来西亚经济回春的传奇杰作(legacy)。而后来在2005年7月定汇机制取消,令吉兑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在受管理下波动,从那时开始,令吉就一直稳健升值。

看看这轮,这边厢的慕尤丁跟着老马一唱一和地,呼吁政府重新实施令吉定汇措施,其实背后目的还不是刺探巫统上下(尤其是刚刚新官上任的纳吉)效忠首相阿都拉……或者是老马?这是虚晃一招。

而那边厢,身为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慕尤丁竟敢现今美国金融风暴的非常时期,动触关乎国际金融和贸易事务中相当敏感的令吉汇率问题,纳吉倒聪明一刀砍下固定汇率制。球到首相阿都拉脚下,看他又要晃过还是采取行动对付这位“顶心插” 贸工部长?

国能不能……IPP能!
方才2008年6月4日国阵政府向独立发电厂(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IPP)实施暴利税。就在3个月后,于9月10日的内阁会议里,在听取独立发电厂的上诉后,决定取消对独立发电厂所实施的暴利税,即日生效。独立发电厂将以相当于1年的暴利税额以一次性付款的交还给政府。同时,内阁会议也下令国能(国家能源公司,Tenaga National Berhad,TNB)与独立发电厂再次搁置重新洽商的电力购买合约(Power Purchase Agreement,PPA)的谈判。

话说回头,这电力购买合约乃是一份“不平等条约”。而当中最敏感的2项是:国能无奈地接受以更高购电价格向独立发电厂购电;还有按照合约条款,国能用不了的多余电能也得付给独立发电厂的电能付款(capacity payment)。其中,在2005财政年国能就耗费了马币9亿7000万元在保存储备电能以维持供过于求的多余电能储备,不但使这家电力公司的财务紧绌。根据分析师估计,只要付给独立发电厂的电能付款降低1%,国能2007财政年的利润可增加马币2800万元或1%。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独立发电厂公会(Association of the Independent Power Producers in Malaysia, Penjanabebas)辩护,6月实施的暴利税为独立发电厂业者带来冲击。根据马来西亚评级机构RAM表示,相当于100亿零吉的独立发电厂相关债券的评级受到波及。同时,也将会使独立发电厂业者难以为未来的发展计划融资。

相信大家都非常知道,所谓的独立发电厂业者都是我国几个著名的寡头财阀所拥有的,江湖上更有传闻IPP都是亲“马”的财阀。借用国家持有的(即人民拥有的)国能当他们的门面,向人民贩卖贵电!国能做中间人,我们人民付还贵的电费给予国能;国能确把人民的电费还给独立发电厂,他们赚了暴利,还要国油Petronas提供高额的天然气津贴给予他们发电。

再看看棕油业,棕油期货由最高峰的1公屯4000多零吉跌跌不休到最低谷的2100多零吉,我们英明的国阵政府确还没有意思检讨棕油暴利税。明显的是,一直以来国阵政府对于IPP业者的态度都是他们赚的钱,是他们该拿的;暴利税政策就那么地虚晃了3个月,然后又随着IPP利益修改了;而IPP赚了10几年,现在拿一点点(即1年的暴利税额以一次性付款)吐还给政府,就当一笔勾销,大家就忘了那些主要议题 - 高购电价格、电能付款(Capacity Payment)以及Petronas天然气津贴。但是为什么IPP他们借的钱,现在需要付多一点点利息(债券评级降就需要付多利息),就在哪里啊吉啊左呢???

我很想问伟哥在那里?国能硬起来吧,国家不能“不能”……IPP不可以继续的“能”啊!

小结
最后,我这里的一个小结就是 - 在巫统的权力游戏里,政治,权力和国家经济是牵扯在一起纠缠,人民的福祉只是个虚晃的议题。我希望各州民联政府不可以摇摇晃晃的!地方议会选举和永久地契(霹雳州还好,槟州就唉……)要给地契就得好好去研究法律,派米一点点就好,别虎头蛇尾。够了……国阵政府已经带人民去摇头了,就恳请各州民联政府政策上少一些虚晃,多多为人民福祉做出些实在的政绩。
——————————————————————————————————————————————————————
以上乃是原文,经过修改载于公正报第5期

马来西亚的鸦片经济

1990年代,马来西亚的公务员体制不断地在高速增长,而在现今首相阿都拉时期增长更为显著。在1990年,我国联邦政府共有77.4万名公务员,到了2000年,公务员体制已经增长到89.5万名公务员,或是15.6%。而2000年之后的6年期间,公务员体制更加速成长23.5%,共增加了21万名人手,后来我国更达到了的120万公务员大军

这么庞大的公务员体制经已导致了我国政府承受过重的负担,也使马来西亚成为世界上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之一,既高达4.68%,并占20%左右的政府预算案支出。更是恐怖的是这数据还不包括 Government Linked Corporations (如 Telekom Malaysia, Tenaga National, Maybank, MISC, Sime Darby, PLUS Highway等官联企业和半官方机构)。



现今差不多每5位马来西亚的劳动人口,就有1名拥有学士或大专文凭资格。近十年来,很多刚毕业的马来同胞更是仰赖着政府领域所提供的工作机会。这毕业青年就业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脆弱的政治敏感地带。


当然大家好奇的问,吸收了这么庞大数目的公务员,为何缺乏監督鞭策的機制?相信大家都知道政府是不容易裁掉公务员,悲观的说政府相当于只有聘用公务员,而后等待他们退休。同時相較於邻国新加坡,我国對公務員缺乏處罰的文化,對公務員行為也没有清楚明確的規範指南,试问这样的公务员体制如何要求提高其效率和附加值呢?


虽然去年政府在公務員調薪里,特別額外加薪20%給軍警人員,是值得肯定。不过,我认为近年来好几波公務員花红和去年的一波調薪,管理学上可以说奖励并有助提昇效率,经济上也可有助提昇國人的購買力,促進經濟成長率;不過类似不断重复数年的措施只会让我国国内消费极度于仰赖政府对于公务员体制支出这既是我所谓的 - 鸦片经济。

首先,根据上个星期五的那一份每个人都在期待的扩张性2009年预算案,这预算案又比上一年预算案高出16.4%的预算案,特别是大部份的增加来自营运开销。所谓的营运开销包括一些财务运用如:公务员薪金、租金、维修费、供应及

服务及其他事项如大道合约的赔款。


以下图表显示政府的营运开销在过去10年是节节上升并迅速增加。特别明显的是自2000开始共增加了189%,还有2003年首相阿都拉巴达威上任以来,这项增幅高达双倍:




依我所见,撇开不谈公务员薪金,更多的公务员带来更大的开销,包括电脑、冷气、家具、文具、租金、维修费等等等。再加上,如总稽查揭发的高价购入器具等冤枉钱。可见一斑,政府庞大的营运开销与其庞大的公务员体制是直接相关的。而且这些政府营运开销是不必要而粗糙又臃肿的赤字。


下来,我们可以由消费经济层面来看看这鸦片经济的问题。试想想我国这120万公务员大军,粗劣估计每名公务员负担着4名家庭成员,间接受惠人口高达6百万人,约20%的我国总人口。明显的政府任何的公務員花红和調薪,其实就是政治上发发糖果,背后却是有糖衣的鸦片,让我国消费业者已经中毒上瘾地等待着这估计6百万人的消费


这不是健康的市场经济运作,这是政治过度的干预而扭曲了市场运作,政府每年到时到侯就要出来分发鸦片给予公务员,再通过金融和消费业者等让资金在市场流转。这正是普通小商家所等待的一点点甘露,因为大家都明白这个富裕国家的资源 - 锡矿、橡胶、石油、天然气、棕油所赚取的财富只集中在少数人的口袋,而这高消费群不是出国就是在大商场消费。


除此之外,我国政府以公务员作为就业问题的垃圾场(Dumping Ground)措施,这不止也以鸦片毒害了我国就业市场的市场经济运作,同时更加重了人才错误配置(Mismatch)的问题。长久下去,只会使我国公务员体制像雪球般越滚越大,变得庞大臃肿又低效率,越来越难以维持。


同时,这臃肿的公务员体制也是政府体制内贪污滥权的温床。做企业的,时常体会到越多人工作,带来越低的效率。同样的越多的公务员只会带来越多的繁文缛节和越低效率;更庞大的公务员体制只会制造更粗糙的行政操作、决策纰漏(如签不公平的合约)不必要的浪费。


最后,再由竞争力层面来看看这我国这鸦片经济的毒害。国阵政府不断的以公务员制造就业机会,另一边国阵政府让普通小商家像上了毒瘾般每年痴痴地等待着公務員花红出来消费,国内市场早已被这些经济鸦片毒害得头昏脑胀。国阵政府滥用了凯恩斯主义的政府投入,这不是糖果政策,而是包着糖衣的鸦片经济,最后换来的是一个低效率高社会成本而又臃肿的公务员体制,全民买单。


总括而言要告别鸦片经济,作为替代政府的民联必须开始筹划一个瘦身计划,为这个臃肿的公务员体制进行减肥削脂,并提高公务员的生产效率。让就业市场回归正常的市场经济运作,鼓励刚毕业的年轻劳动人口会回到高竞争性的私人领域发展,以磨练自己,并着手提升全民生产力。从而才能在未来十年里,找出新的经济增长迹象,为马来西亚带来真正的发展。


* 笔者是一位小商家,本身行业与制造和零售业相关的,以上为小弟本身对于我国某些经济层面的一些观察和分享。

* 原文载于公正报,第4期 2008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