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2日星期日

“国进民退”,官联公司“钱进”本地地产业




刚刚官联公司又抛出震撼弹,国民投资公司(PNB)开出每股RM 3.90元的献购价,全面献购全国市值第二大的房地产发展商 - 实达建筑(SP Setia,并将这家产业领域的钻石私有化下市。这项献购价比较实达建筑暂停交易前的RM 3.50元,高出40

就先前的马友乃德置地(UEM Land Bhd)与阳光(Sunrise Bhd)、马资源(MRCB)与怡保置地(IJM Land),和刚刚的森那美(Sime Darby)以马币RM 7亿6600万元收购依恩奥有限公司(Eastern & Oriental Bhd)的30%股权,官联公司可是通过并购大事进军本地产业领域。加上先前巫统-国阵政府公布的双溪毛儒、One Malaysia Berhad 旧机场、独立遗产和 MRT计划,还有更早的 EPF 收购的大量本地物业(比如 Giant Hypermarket 的产业)、NusajayaPutrajaya - Cyberjaya 和国油的 KLCC等,事实足以证明本地产业领域出现明显的 “国进民出”现象,而我们联邦政府赶热闹赶热闹更是过度涉足本地产业领域。

一直以来,官联公司就掌控天然资源,尤其是土地,同时获得政府的眷顾与保护的绝对优势,而本地私人发展商只能凭着专业人才与能力、良好的品牌及口碑,灵活性和反应敏锐、以及强韧的市场竞争力,争回一席之地。而实达建筑SP Setia)过去的成功,是走出一条以结合官联公司手中的资金、天然资源(土地)与经济主导权,以及私人领域的才能、品牌以及市场竞争力,基本上可以让土地资源达到利益最大化的效果。

首先,以拿督斯里刘启盛领导的实达建筑也常给与普通大众,一个非常华人企业的形象,但根据其股东结构是以土著信托基金(ASB)、公积金(EPF)和国民投资公司(PNB)控制超过40%股权,因此并不是个华人企业拿督斯里刘启盛应归类为专业企业经理。分析评论不应该陷入传统的官联公司吞并华人企业的种族主义论述事实排开,官联公司吞并私人企业的国进民退模式一举取得私人领域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品牌及口碑,把私人领域排挤出去,想轻轻松松走捷径进场分享这些成果。

产业领域本身又是个先天垄断寡头性质的行业,官联公司在他们的先天绝对优势下,过度涉足本地产业领域,只会非常不健康地排挤私人领域的发展。扭曲了政府鼓励私人领域主导未来的经济路线。要知道,政府在地产领域的基本职责,应该局限于供应中下层可负担的保障房屋,以及策略性产业(比如高科技、物流中心等)的规划和土地供应。同时,官联公司过度涉足也有政府支撑房屋价,甚至于参与炒作房屋价之嫌,进而有刺激通货膨胀,但也许这恰恰就是巫统-国阵执政集团想要粉饰国家经济的美好画面。

除此之外,最近隆股市也吹着一股私有化下市的风潮,其中又以产业领域最盛。基础不外是,市场没有给以挂牌的产业上市公司合理的估价,大多数公司股价都徘徊在低本益比(PE Ratio)和低于净资产值(NTA/per share)。只要抄一抄印度大兄阿南达的金融手腕,私有化除牌一下市后,在几年后股市好转时又把资产重新打包上市,一来一回就可赚不少“方便钱”,投资银行更是何乐而不为。问题出在,这是不是表示我们的官联公司向市场表示他们无法为国家发掘其他有前景的投资机会,而一窝蜂跑去挣这些简单直接又不务正业的“方便钱”呢?而产业领域本质上并不是什么高科技、高技术行业,想想刚刚的阿拉伯酋长国(UAE)的杜拜(Dubai)如何因为过度投资地产,而陷入财政深渊。

各位要知道过去多年来官联企业精英们的经济效率并不是及格的(看看FELDAMAS Proton),官联企业精英们也并不是没有贪污滥权的前科(再看看之前的 Sime Darby案),资产估价上玩把戏更是司空见惯。最终国进民退的现象,只会导致政治权贵精英假借官联公司之大刀,把私人企业杀出市场,借用国家资源进一步寻租与垄断国家经济。

没有评论: